場地介紹 平江起義紀念館位于岳陽市平江縣天岳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東興大道。紀念館由平江起義舊址、彭德懷銅像廣場和平江起義史料陳列館組成。建筑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。平江起義舊址于1988年1月被國務(wù)院將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;平江起義紀念館于2001年6月被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。1990年10月,由中央軍委贈制,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詞的“彭德懷同志銅像”安置在舊址廣場左側(cè)。1998年,對舊址主體進行全面修繕,興建了“平江起義紀念碑”,更新“平江起義史料陳列”,新增“彭德懷同志光輝業(yè)績”、“滕代遠、黃公略同志生平簡介”、“光榮的平江起義團”等陳列內(nèi)容。
平江起義舊址,原為1867年所建的天岳書院,位于距湖南省平江縣城開發(fā)區(qū),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。大門上方為清代學者李次青所書“天岳書院”四個大字。大門內(nèi)壁正中有陳云同志手書的“平江起義紀念館”匾額。1928年6月,彭德懷同志率領(lǐng)的國民革命湖南陸軍獨立五師第一團和第三團三營駐平江,在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感召下,彭德懷、滕代遠、黃公略等共產(chǎn)黨人在天岳書院發(fā)動了“平江起義”。成立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第五軍。1988年,平江起義舊址被國務(wù)院公布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2016年12月,平江起義舊址被列入《全國紅色旅游經(jīng)典景區(qū)名錄》。
場地亮點 天岳書院天岳書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(1720年),清同治年間(1867年)遷建現(xiàn)址,清朝末年實行“新政”,改革教育制度,廢除了科舉制。1902年,天岳書院改為“平江小學堂”。辛亥革命后,又改為“平江高等學堂”。解放后,改為“平江第一中學”,直到1985年,該校遷出。因此,從清朝直到1985年,平江起義舊址一直是平江的教學機構(gòu),為平江培育了大量人才。天岳書院正門門額嵌有“天岳書院”石匾額,東西兩邊嵌有“天經(jīng)地緯,岳峙淵渟”,字跡蒼勁秀麗,蘊含天岳書院秉承岳麓書院、城南書院的教學宗旨,培育“經(jīng)天緯地”實用人才的教學理念。
銅像廣場平江起義舊址廣場東邊有彭德懷元帥拴過馬的梧桐樹——將軍樹,不過原來的樹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已被砍掉,樹是在原址上重新栽植的。西邊是彭德懷元帥元帥銅像和銅像廣場。銅像于1990年落成揭幕,彭德懷元帥騎著戰(zhàn)馬、手持望遠鏡。